新闻
NEWS
新闻 新闻
新闻 订阅
中国何以科幻?——从一本书抵达成都“科幻能量场”
发布时间:2023-02-25 15:52来源:另起一行 Another One

作为中国科幻高地的成都,一直备受世界科幻界关注。2023年,世界科幻的高光时刻属于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将于10月在成都举办,成都将成为亚洲第二座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

中国何以科幻?成都这座城市到底孕育了怎样的科幻土壤?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时代出版社携手八光分文化联合推出的《中国科幻口述史》正在给出回答。

这套丛书不仅展现了中国科幻长达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也是一家城市级出版社为迎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隆重奉上的献礼之书。

科幻界现象级图书✦

科幻寄托着全人类对未来的梦想。随着更多科幻人、科幻作品的出圈,“中国式科幻” 成为一大文化事件而备受瞩目。那么中国科幻走过了怎样的历程才能取得今日的成就?《中国科幻口述史》进行了揭秘。

可以说,《中国科幻口述史》是对中国科幻成长史的集中梳理,它深入历史、采访关键人物,解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往事,其珍贵的一手内容、具有史学价值的资料、重磅人物的访谈,令其很快在文化界引发关注。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A14C.tmp

外封|内封

该书邀请到了七位科幻名家,勾勒出当代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从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社长杨潇、首任总编辑谭楷到文化大家流沙河,从科幻学者兼作家吴岩、知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到知名作家背后的重要推手姚海军。

他们的讲述,展示了当代中国科幻艰难又精彩的崛起、发展、突破的历程,展现了几代科幻人对梦想的坚持。

在杨潇的讲述里,可以读到濒临倒闭的《科学文艺》杂志,如何成为了今日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期刊《科幻世界》;也读到不同时代人们对科幻的认知和接受。

在刘慈欣的讲述中,可以读到他对写作科幻小说的天然热爱和冲动,读到《三体》的最初构思,也可以了解到一个“天才”脑袋里充满各种创意时的心理状态。

在作家王晋康、吴岩的讲述中,则可以读到他们如何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用自己的笔力、才情、想象、热情为中国科幻造梦和铺路。

在流沙河先生的讲述中,可以了解到他对科幻的兴趣以及与科幻界的来往趣事。在姚海军的讲述中,则可以知道优秀科幻编辑的基本修养,以及他如何从一个林场工人成长为“中国坎贝尔”的奋斗之旅…… 

《中国科幻口述史》以史为经,以人为纬,其间不同受访者的彼此印证,跨领域、多视角地展现中国科幻所走过的半个多世纪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脉络清晰,展现了中国科幻事业艰难却坚定的足迹,充分见证中国科幻人历久弥坚的执着与情怀,为中国科幻文化书写出灿烂且颇具分量的一页。

“八光分文化”“另起一行”

携手成书 ✦

1903年,鲁迅在译完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后写道:“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20世纪初,梁启超、鲁迅等有识之士把科幻引入中国,认为科幻能够激发国人新的梦想和想象,其中包含着国家所需要的科学精神和现代化力量。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F181.tmp

至此,科幻在我国发展已走过120年,科幻文化不仅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开枝散叶,更在成都 结出丰硕成果。

作为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时代出版社年轻的人文出版品牌,“另起一行”定位从书籍出发、以当代城市发展为原点,不断拓展阅读边界,连接世界,连接都市人的生活、情感与想象。

作为城市级出版社的全新品牌,团队想选择一本能够匹配城市底蕴和风格的书出版,其既立足于城市,又能挖掘成都在地文化,还能面向未来。正是在此时,“另起一行”遇上了正在开展中国科幻口述史项目的科幻机构“八光分文化”。

“八光分文化”自2016年成立以来,创始人杨枫带领团队深耕科幻领域,同步启动了中国科幻口述史项目,以采访、拍摄驻川中国科幻巨擘为起点,于2017年结集出版《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该书在第二年就相继获得第9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非虚构作品金奖”和第29届银河奖“最佳相关图书奖”。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25B1.tmp

此后不久,部分采访对象在做完口述史之后溘然长逝,令人惋惜,接下来的出版工作就有点抢救式的意味。另起一行和八光分两个团队随即结成联合工作小组,开始连续不断地头脑风暴,为了使这次呈现的口述史更系统更完整,双方决定出版一套三卷本精装版《中国科幻口述史》,致敬中国科幻,同时献礼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

但考虑到已经完成采访的高龄嘉宾讲述内容中有太多东西需要时间去消化,以及少数几位嘉宾的采访计划因故延期,需要再寻找时机完成视频访谈,最终放弃一次性推出整套书的做法,而是每一卷分开出版,给后续工作留出更加充裕的时间。

此次五年之后重启的抢救采访项目,对此前已有的文图内容进行了大量、细致的修订增补,仅第一卷就更新图片近百张,在史料的珍贵性、图片的丰富性、信息的准确性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9767.tmp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目录页

此外,《中国科幻口述史》还新增十余位采访对象。

全书二十余位采访对象,除了 “何(何夕)慈(刘慈欣)康(王晋康)松 (韩松)”等当下蜚声国内外的科幻作家,亦有一手缔造《科幻世界》杂志传奇的前行者杨潇、谭楷。

既有97岁高龄的王麦林、92岁高龄的萧建亨,也有已经辞世的王晓达、杜渐等成就卓著的老前辈,构成三卷本《中国科幻口述史》,移针匀绣地编织出细密的新中国科幻史全貌。 

其中,出版于2022年末的第一卷已先行上市,预计在今年世界科幻大会启幕之前三卷本陆续上市。 

口述的形式,真实的讲述✦

《中国科幻口述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结构简净,语言风格如闲谈,给人轻松之感。但提问中肯、逻辑清晰,在看似随性的谈话中,将故事娓娓道出。

在和人物对谈之时,本书从个人经历出发,谈及具体的事情,又点出非常关键的事件,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考,种种相关陈述,描摹着中国科幻的成长和变迁。

书中不仅谈经历,也让人物谈及彼时的困境、社会对科幻文学的看法,从而让叙述进入历史语境,呈现我国对科幻文学在不同时期的认知和接受,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C762.tmp

与此同时,不同于通常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口述”的方式不仅能更有现场感,也能让读者从中直接感受到被访者的心情、思考。因而,读者虽然面对纸本,但阅读之时,仿佛像直面讲述者本人,进入他们各自的世界,给人亲切真实之感。

比如刘慈欣在书里畅谈对自我创作历程的反思。刘慈欣很早就开始写科幻,状态最好的时候,脑袋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他也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写出三个短篇,速度可谓惊人。他说:

我一直有个遗憾,不管是我也好,还是整个科幻(界)也好,我觉得错过了什么东西。我现在最后悔的,做错的一件事,就是有一个文学界的前辈跟我讲,他说我发现你现在有一种误解:你认为写作是一种积累,错了。写作是一种消耗,耗着耗着就没了。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他这句话。要注意,不要都耗完了,廉价地耗完了。写那么多的短篇干什么?

其实正是在这样不加修饰的口头讲述中,更能倾听到人物的内心。口述史,是人物亲口讲述的历史,也正是在这么直接的问答中,才容易直接窥见“科幻”的魅力。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4CB0.tmp

全书所有讲述的落点都在回到 “如何看待科幻”“科幻在文学中的位置”等等命题。刘慈欣说,现实主义文学它每一部分都在传达一种感觉,每一部分都是有用的。科幻就不是,科幻有用的就是很核心的那些东西。

谭楷说,我经常说科幻小说就像跳水——那个十米高的平台就是科学,一定要爬到科学高度,然后跳出花样来,就是幻想。

流沙河说,科幻小说丰富了正统文学,让人们对未知的大自然满怀好奇之心。姚海军说,科幻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颜色,而科幻小说展现的是整个人类的美梦与噩梦。

作为想象力和创造力载体的科幻文学,在《中国科幻口述史》以及今年科幻各平台大事件的同频共振下,将引领人们去造梦、逐梦,“为可能尽所能”地去寻求突破、直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