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一场全球科幻人的盛会,更是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新机遇。19日,物理学家、太空专家、德国畅销科幻作家布兰登·莫里斯在成都科幻馆接受了媒体采访。
布兰登·莫里斯表达了自己对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赞美:“在这里,我看到大家讨论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幻作品,成都在大会举办方面做得特别好。科幻作家们在这里一起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
他还介绍了自己的新作品:“在我的新书《牧羊人1号》中,最有意思的物理知识是量子物理学,我此后还会在成都的大学院校做一个讲座,给学生们介绍。”
●布兰登·莫里斯
“未来,移民火星完全有可能”
布兰登·莫里斯有多重身份:他是物理学家、太空专家、德国畅销科幻作家,著有五十多部太空背景的硬科幻小说,还是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火星协会的成员。
“几十年前,我们是无法想象手机这种设备。”谈起科技与科幻的关系,布兰登·莫里斯认为,某种程度上而言,现实科技部分已经沿着科幻书籍中所描绘的场景发展。
为何会对太空感兴趣?布兰登·莫里斯笑着谈起了他小时候的事,“我出生于1966年,小时候看电视上播放宇航员登月,当时觉得很神奇。看到那些做试验的小车子在月球上移动,我就非常感兴趣。”他告诉我们,他现在的梦想仍然是成为一名宇航员。
布兰登·莫里斯对宇航员的生活描述得细致入微,这也源于他对素材的实地收集,“在写作之前,我会去宇航员基地了解他们做的事情。”他说,例如,从宇航员视角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他们告诉我,当他们站在太空的角度回望地球时,会发现它如此渺小,更加激发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未来,人类的火星移民计划可能会实现吗?“我觉得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布兰登·莫里斯在采访中表示,“与月球相比,火星是一个更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但目前移民火星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缺水,相信未来会得到解决。”
在他看来,科幻作品具备一种能力——“科幻作品可以描述我们生活中的现状和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科幻作者通过创作,给人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和方法,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的作品将纳入中国元素
变得更国际化”
2094年,四名宇航员乘坐“牧羊人1号”飞船在太空中旅行了20年。在旅途中,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娜意外死亡,其余三名宇航员试图解开同伴遇害的谜团,却发现自己陷入巨大的秘密……布兰登·莫里斯的新书《牧羊人1号》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宇宙的“硬科幻”故事。作品涉及到许多技术,像太阳透镜、量子传输等,正如作者在后记中介绍道,这些都有现实的技术支撑,并且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实现。
今年,《牧羊人1号》被引入中国,对他而言,也正是一次更多接触中国元素的机会。
“中国是个大国,也在太空探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我觉得容纳中国元素很有必要。我想在我的作品里抓取一些中国宇航员的身份,比如说中国宇航员探索月球等,也想把我的作品变得更国际化,容纳更多的国际元素。”
谈起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布兰登·莫里斯兴奋地表示,大会给他带来了很多灵感,“这次科幻大会为我提供了一个机会,我看到了很多同行,也跟一些其他国家的科幻作家进行了交流,他们每个人都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和观点,让我学到很多。”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布兰登·莫里斯希望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物理知识。“因为我的粉丝主要是年轻人,我希望在书中教会年轻人物理知识,这也是我本身比较感兴趣的事情。《牧羊人1号》中最有意思的物理知识是量子物理学,我在后面还会在成都的大学院校进行一个讲座,给学生们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