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新闻 新闻
新闻 订阅
世界科幻成都时间①│吴岩:中国科幻的一场大考
发布时间:2023-01-13 17:47来源:科幻协会

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将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成都将迎来世界各地科幻名家。

随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过,世界科幻也进入成都时间——中国科幻也再一次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春节未至,电影《流浪地球2》已经足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如果再往前看,在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星云奖提名和雨果奖最佳长篇;2016年,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再获雨果奖最佳短中篇;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票房46.88亿,位列当年票房第二、中国影史票房第五……

这一系列案例,无不昭示着蓬勃发展的中国科幻正迈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新年伊始,红星新闻走访科幻作家、研究学者和行业人士,解读迈向国际的中国科幻,面临的挑战与突破的可能性。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53A7.tmp

访谈人物

吴岩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科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美国科幻研究协会SFRA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获得者。《科普创作评论》《科学故事会》副主编。著有《心灵探险》《生死第六天》《引力的深渊》《中国轨道号》等科幻小说和《科幻文学论纲》《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等学术著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第一个科幻课题和第一个科幻类重点课题。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1E4B.tmp

吴岩/图据受访者

中国科幻的发展殊为不易。

记得在1990年代,中国科幻再次起启航时期,大部分老作家退役,新作家要在荒芜了的土地上白手起家,非常艰难。

科幻起源于欧洲,在美洲兴盛,经由美国变成了一个全球化的文化产业。《海底两万里》《星际大战》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但中国经历了一个封闭的时代,再去追赶世界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杂糅在一起。黄金时代和新浪潮,同时成为上世纪中国科幻创作者的追赶框架。到新世纪,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又传递来新的信息,让新一代作家感到焦虑。

20230113\640ab257f25647120aefcb1b7b50eed4.jpg

蒸汽朋克风格的猫头鹰/图据图虫创意

科幻作家刘兴诗等曾经大力倡导科幻要写身边。当时的青年作家郑军也曾经在九十年代提出,科幻作品中都是洋故事不行。但说是说,本土科幻长期不能发展,大家只能盲目追随国外的样板去创作。宝树曾经分享过他一段科幻文学阅读的经历,借以说明国内的科幻作品过于西化,不接地气:

“主角登上一艘星际飞船,参加了一个宴会,桌上摆着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中餐名菜,总觉得行文有些滑稽,但丹·西蒙斯《海伯利安》的开头,主角们在宇宙飞船上享用红酒和牛排却十分自然。这种心态似也不对,谁规定了未来的飞船上就只能吃红酒牛排,不能吃宫保鸡丁呢?”

幸好,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科幻作品已经出现,并且能被世界看见,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参与到科幻文学的创作中。

根据吴岩参与主编的《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2》的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科幻文学在国外翻译并首次出版或再版的作品共计约有132部(篇)。在英语世界,《克拉克世界》和《银河边缘》已经是推介中国科幻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在日本,在当地最大的科幻出版社早川书房的助力下,中国科幻小说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在意大利,出版人弗朗西斯科·沃尔索和未来小说出版社积极参与译介和传播中国科幻文学,让越来越多的读者发现中国科幻蕴含的文化价值……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5372.tmp

《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2》,吴岩等人主编

“现在的科幻文学创作生态,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科幻作家吴岩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如今全社会对科幻的认知有了极大的提高,这种对科幻文学统一的、正向的态度是过去从未有过的规模,“对于科幻文学的发展来说,有三个因素特别重要:政府、知识精英和广大读者。在中国科幻发展过程中,这三个因素此起彼伏;但是现在,是少有的三个因素都处于高位,大家都认为科幻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分支。科学家、作家、记者、学生、企业家……各行各业的人都前来写科幻,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呈现出繁荣景象。在国外科幻中,跟中国有关的内容也在增加。”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9FDE.tmp100年后的成都中枢核心/李俊 绘

但在吴岩看来,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内容也分几种:

一类是负面的,“比如说写月球的未来只有中美两个大国,两国之间尔虞我诈。这种作品,中国的形象不太正面。”另一类是中性的,“这种也还好,至少不是被写成世界秩序的破坏者。”最后一类,则是比较正面形象,“我觉得当前中国输出的作品中,中国形象基本都是正面的。”吴岩特别提到了美国科幻电子杂志《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 Magazine),它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稳定的合作伙伴,不断推出内地创作的重要作品。

在2021年,《克拉克世界》一共推介了《轨道上的关二爷》《捕捉K兽》《孢子》《变脸》等8篇中国科幻短篇小说,“他们专门开设了中国科幻文学的专栏,帮助中国科幻作家把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能让国外的读者看到中国真正的、而非他们自己想象的东西,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他们认可还是不认可,这是一种重要的传播。”

晚清时期,科幻小说随西方科学文化思潮涌入中国,当时的科幻文学被国人作为科技强国梦的寄托,鲁迅就曾在《月界旅行·辩言》中说,“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但是,如何将西方舶来的科幻文学概念及写作框架本土化,从而创作我们自己的科幻文学,一直以来都困扰着许多科幻创作者。从我国的第一部原创科幻小说——1904年由“荒江钓叟”创作的13万余字的《月球殖民地小说》来看,主人公因杀人避祸,逃至南洋,期间遇到驾驶气球的日本人,从而开始了月球之旅,整个故事明显模仿凡尔纳的《气球上的五星期》。

20230113\12a36ebe779f6ea6bee817fb3a74a0d2.jpg

蒸汽朋克风格的热气球/图据图虫创意

获得今年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金奖的梁清散,同时也是吴岩的学生,他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同样表达过“在创作中如何平衡西方概念与东方元素的困惑”。梁清散的获奖作品《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打开了一个“晚清蒸汽朋克”的世界入口,而“蒸汽朋克”一开始的出现就带有强烈的怀念维多利亚时代繁荣的复古感,有太多的怀念过去辉煌岁月的意味,“晚清,毕竟那是一个国家羸弱饱受欺辱内忧外患的时代,一点都不辉煌。”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83C9.tmp

梁清散《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

所以,在梁清散的作品中,“蒸汽朋克”已经不是完全西方的“蒸汽朋克”,他更希望的,是通过塑造晚清时期的蒸汽朋克来想象另一种历史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反思未来如何使用现代科学,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不再像晚清时候那样被欺压。”

梁清散的本土化处理,得到了老师吴岩的认可,“梁清散的做法特别对,他在创作的时候是一直在寻找中国文化的特征,并将这种特征与科幻文学所结合。像王德威、武田雅哉等人,他们都在研究满清的现代性,将这种现代性与科幻文化所结合,我认为是在本土化创作时一个特别好的做法。”

20230113\19210278c95f7037ec9bf37260eb95b4.jpg

蒸汽朋克风格的火车/图据图虫创意

这样的“时间旅行”的历史科幻小说,也是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写作类型,但这又不同于一般的穿越小说,历史科幻小说家们更加关注的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张力,想象或然历史的另一种发展可能。

比如作家七月的《小镇奇谈》,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西南地区的童年生活,借少年拯救世界的白日梦式的青春物语,重塑了小人物与大历史之间的关系;宝树的《三国献面记》,女主角郝思嘉利用时间机器回到三国时代,想让曹操吃上自己做的鲜鱼面,但历史却因她的行为而彻底改变;刘慈欣的《西洋》,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傲慢的明帝国……

20230113\6a986823b8818044416477be5120494e.jpg

时空穿梭/图据图虫创意

在吴岩看来,中国科幻的本土化作品创作,重要的并不是一定要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中国的某个地方,而是要做一些“中国人的想象”,“我曾经问过外国读者,《三体》不也是和西方国家的作品一样,揣摩整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吗?你怎么认为这种作品包含中国特色呢?外国读者说,里面还是有不少中国的思想在其中。例如,故事中每次需要做决策的时候,主人公考虑的很多问题是在他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里不会想到的。我想奥巴马看这个作品的用意应该是体验这些东西吧?”

实际上,一些中国科幻作家在这方面做了很有价值的探索。比如说王晋康,他有多部作品都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东方人思考问题、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都在他的作品当中有展现。他有一本书叫《古蜀》,以古蜀文明为基础展开幻想,将现有关于古蜀文明的记载、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以及中国昆仑神话揉合在了一起,塑造了一批半人半神的英雄,比如鳖灵和娥灵兄妹、蜀王杜宇、巴王廪君、百神之首西王母,日神羲和等等。

此外,吴岩的《中国轨道号》写的是上世纪70年代北京一个空军部队大院的孩子发现父母承接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科研项目之后的激动心情。这是一部把回忆录跟科幻创作相互结合的有效尝试,作品出版至今已经获得包括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内的22个奖项并加印十多次。还有科幻作家七月的《小镇奇谈》聚焦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四川绵竹汉旺镇,将四川的很多三线建设故事融入了自己的科幻作品中;他的《群星》把故事背景放在了“成都”,你会在故事里看到很多熟悉的地名和身边的事情……

20230113\2fb44742124063230a344dff79e3b216.jpg

《中国轨道号》吴岩

大家对东方文化元素有了更多的兴趣,这是中国科幻的机遇。但中国科幻走向世界,首先应该是需要观察世界,从而将中国式的未来生活风格表达出来。作为高校教授,吴岩每年都讲两个学期科幻课程,有时候谈欣赏,有时候讲创作。他发现现在的学生思考科幻问题思路是很狭窄的。“有的学生在我的科幻课上,说他们只看过《三体》,他们认为只要不是《三体》的模式就不是科幻,这太狭隘了。我们需要更广泛地去了解世界层面的科幻创新,科幻的‘繁荣’更应该是在这个意义上的‘繁荣’。”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A85E.tmp

火锅之城/潘中豪 绘

在今年的科幻大会开幕之前,吴岩预计出版两本关于科幻的文集,一本是用中文出版的美国科幻研究协会优秀论文集,另一本是用英文出版的中国学者创作的科幻理论文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谢瑞·温特教授是他的合作者。吴岩说,他和海外科幻学者都希望有这种双向交流。

在成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在吴岩看来,对中国科幻界是一次大考,有许多困难需要勇敢地克服。例如国际交流方面我们还缺乏人才。“中国科幻走向国际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规划、培养人才、积极在国际出版上展示我们自己的作品。所以,我认为需要一批外语好、了解国外文化的人与国际科幻文学界保持长期的密切联系。”

D:\SOFT_PHP_PACKAGE\phptmp\phpFE34.tmp

第80届世界科幻大会闭幕式/图据芝加哥世界科幻大会成都代表团

确实如此,在中国科幻文学外译的过程中,有不少科幻文学创作者和团队发挥自身优势,在国际与中国之间扮演着桥梁似的角色,比如微象文化与《克拉克世界》合作,八光分文化与美国科幻杂志《银河边缘》合作,还有北京漫传奇文化主导的“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版权输出项目,已促使多部刘慈欣作品改编漫画在海外出版,这也是我国原创漫画作品首次以相当大的规模和体量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版市场……

吴岩认为,在世界科幻标准之下,保留中国独特的表达十分重要,“我们需要走向世界,但中国的科幻创作首先还是要发掘中国经验,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非要比着世界科幻的标准一味模仿。就像是中国的大学一样,我们办大学不是为了跟世界名校比排名,而是要能为了中国和世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最大贡献。中国的科幻也应该是这样。”

撰文丨 毛渝川      编辑丨毛渝川